2020第二届中国桑黄产业发展大会在山东临清举行,还举行了《中国菌物药》新书发布仪式,该书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包海鹰共同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关于菌物药的专著,是一套全面、完整、系统的介绍我国蕈菌资源分类及生产加工等原理与技术的高文典册,是一套难得可贵的蕈菌学著作。
这部随着人类回归大自然的紧迫要求,取自生物资源中的天然药物将会更受到人们的青睐。药用真菌是天然药物中很有发掘前途的一个重要领域。
——天麻之父 徐锦堂
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临清市委副书记、市长祁学兰为《中国菌物药》一书揭幕
河南省劳动模范、《中国菌物药》总策划段敬杰研究员为新书宣讲
《中国菌物药》这部书是以快速发展的菌物科学为背景,在国家对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日益国际化趋势的前提下完成的我国第一部关于菌物药的专著。
本书以中药学知识体系为主线,分为总论和各论两篇。总论部分共七章,包括概述、菌物药本草考证、民族医药中的菌物药、菌物药的中医基础理论、菌物药的化学成分、菌物药的药理、物药的质量评价体系等内容。总论中对中国菌物药古代记载与应用情况、在中国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特点、菌物药传统药性理论、现代化学与药理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等自成体系,内容全面,是学习和了解菌物药的专业书籍。
中国菌物药目录
各论部分共三章,分为子实体类菌物药(200 味),菌核及发酵产物类菌物药(13 味),黏菌、地衣、卵菌及其他类菌物药(15 味)等内容。各论中共收载了228 味菌物药,单味药的撰写包括名称、来源、别名、分布与生境、采收加工、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化学成分、理化鉴定、分子鉴定、药理作用、毒性、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部分菌物药配有显微特征图和主要化学成分结构式等。
凡例中对本书的撰写规则和使用方法进行了介绍,在第一章概述中首先为药、菌物、菌物药、药用菌物等给予了较科学的定义,并对菌物药的分类方式、分类地位、拉丁药名写法等进行了介绍。为了方便读者查阅,各论中的菌物药按入药部位进行分类,并按拉丁药名字母顺序进行排列。书后附有部分菌物药原菌物形态彩色图谱、相关菌物药的参考文献、菌物药的中文名称和拉丁药名索引。
本书内容与中药学、生药学、菌物学、本草学、药理学等学科相关,可供菌物药学、中药学工作者,菌物药爱好者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的专业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李玉,男,1944年出生,山东济南人,汉族,中共党员,中科院理学硕士,日本筑波大学农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中国食用菌协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菌物研究》主编,《International Medicinal Mushroom》编委,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国家教学名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室主任。
李玉院士和包海鹰教授
30余年来致力于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将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以创新成果为依托,研究解决北方食用菌工程技术难题,促进了食用菌产业升级。在食用菌领域筛选培育出50余个品种,6个通过国审;创新改进了全日光栽培黑木耳等8项关键技术,改变了传统栽培模式;建立生产示范基地26个,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70余篇被“SCI”收录或引用,出版著作20余部,获得国家已授权发明专利16项,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先后主持并带领团队完成菌类科技与工程研究项目如国家科技部、农业部、“973”、 “863”、“948”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及面上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0余项,作为大会主席主持召开了国际和海峡两岸学术会议6次,对我国的菌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包海鹰,博士后,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药材学院副院长;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菌物药二级实验室和药用菌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室主任,中国菌物学会理事;吉林省食药用菌协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药学和生药学教学与科学研究,在菌物生药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质量评价及新产品研发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研究有创新成果。开拓了菌物生药学新兴交叉学科,并在生药学学科创造性地设置了菌物药方向,已培养硕士研究生70余名,博士研究生6名。主讲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中药学》、《菌物化学》、《药用菌物学》、《菌物作物质量评价》《中药药理学》、《现代药理学》、《生命科学导论》等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获6项国家发明专利。主持了十余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项目等科研课题。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3项。著有《毒蘑菇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等专著和十一五规划教材[《中药学》(主编)]。